《黑匣子》:这么精彩的片子没有引进,太遗憾了吧

YYets 16 3 月, 2022

大家都知道,因为岗位的特殊性,不少职业都对视力有要求。

比如飞行员,就要求绝对不能近视。

但有一种职业,天天和飞机打交道,天天和机长打交道,但对视力没要求,却对听力要求极高。

这种职业就是航空调查员。

今天咱们就来通过一个惊悚片,了解一下这个耳听八方的冷门职业——

《黑匣子》

提起黑匣子,大家都会想到空难。

1997年,南航发生了极为惨烈的空难事故,造成机组成员在内的60多人遇难。

事后黑匣子的录音也被公开,看过这个音频的观众一定对里面飞机最后坠毁的那些对话印象深刻。

调查结果也显示,这是一起人为原因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

而电影,也由此一场从巴黎飞往迪拜的空难事故展开。

那天整个欧洲都是阳光明媚,空姐正在过道里服务乘客,机长也在惬意地聊着闲话。

一切正常,所有人都没能料到,几分钟之后他们的飞机会撞上阿尔卑斯山。

飞机解体,300多人无一人幸存。

事故发生之后,航空调查组开始针对这起空难进行调查。

黑匣子也被送到了专门的实验室进行数据读取。

马修,航空调查员,他虽然是个近视眼,但是听力极强。

很多黑匣子因为受损严重,提取的音频都夹杂着大量的杂音,但他就能从中准确分辨出异常的讯息。

但奇怪的是,作为一个出色的调查员,他却被老师排除在了调查团之外。

马修的老师,年龄六十有余,是这行绝对的权威。

上头对他牵头的调查非常看中,可没想到两天之后,老师突然失联了。

电话打不通,警察找不到,就好像蒸发了一下,不见了。

但事故调查还要继续,无奈这个烂摊子就交给了马修。

马修的第一反应是兴奋,越是复杂的音频,他处理起来反而越得心应手。

播放开始,两位机长正在聊闲话,而后传来了敲门声,是空姐要进来送餐。

但突然间,音频就像“被按在地上摩擦”了一样——呲呲呲呲,刺耳到让人生理不适。

等声音再正常些的时候,就是机长的惊呼。

几秒钟之后,撞山了。

单听这段音频,似乎根本没有头绪,什么信息都没有。

但通过分层和筛选,马修却听出了端倪,在空姐进入到驾驶室之后,似乎有个急促的声音。

只是这个声音太弱了,普通人根本无法分辨是人为的声音还是机械的响声。

于是借助软件,马修对声音进行了一次降噪,在此期间,他甚至要求一旁的同事停止抖腿,尽管抖腿根本不会发出什么响声。

但马修对声音就是如此敏锐,他的工作环境必须是极静,静到最好连呼吸都要停掉。

通过反复处理,反复听,终于一个极为微弱的人的声音被提取出来。

恐怖袭击!

在排查完飞机上的乘客之后,果然一个中东的男人被列为了嫌疑人。

有证据显示,在坠机之前,这个中东男人因为起身被空姐劝阻过。

好了,真相大白。

接下来就是国防部的事情了。

调查组召开发布会,宣布了空难的原因,记者们捉住关键词“恐袭”开始铺天盖地的报道。

然而,一通电话录音将马修亲自调查出的空难原因给推翻了。

原来有个女性乘客在撞山之前给地面上的丈夫打了遗言电话。

但离奇的是这通电话的时间,比黑匣子显示的撞山时刻要晚三分钟。

撞山了都坠机了,怎么可能打电话?

不对,电话录音是真的,那么黑匣子就是假的,被人动了手脚!

再想到那段呲呲呲的声音和真主万岁,马修仿佛明白了什么,于是他找到了和老师一起合作调查的同事。

同事告诉他,老师当晚是独自一个人在操作室里分析到了半夜。

黑匣子被篡改,而最后一个接触的老师却离奇失踪,很明显,这里面有猫腻。

所以真实的空难原因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隐瞒?

此时调查报告已经提交,所有相关部门包括航空管理局、航空公司等已经进行了认可。

这个时候要回来说要推翻,所有人都不会答应。

马修是一个对声音极其敏感的人,甚至已经有些神经质。

走到大街上,他都会因汽车的鸣笛声而眩晕,稍微的聒噪声音都能让他头疼,所以他出门去哪儿都必须戴降噪耳机。

本来,他只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事就过去了,让恐怖分子去背锅也再合适不过。

可是这件事却如同梦魇一样,不停地吞噬着他。

他的耳鸣越来越严重,甚至还出现了幻觉。

思来想去,他跑到老师的家里,盗取了老师的笔记本,又偷走了老师车上的行车记录仪,发现老师在失踪之前的生活一直都是两点一线。

唯独和一个男人碰过面。

这个人马修认识,但这个人的身份却非常微妙,他是一家科技公司的老板,而这家公司是专门研发民航飞机自动驾驶系统的。

曾经在对其他飞行事故分析时,马修耳闻过机长们对飞行系统的抱怨,难用不说,还会失灵。

但作为航空公司的合作商,机长们只是敢怒不敢言。

而事故发生前,这家公司刚和航空公司签了一个大单子,股票大涨。

如果空难原因是飞行系统故障,那这家公司就彻底完了,所以会不会是他们买通了老师,将黑匣子篡改,而后又杀人灭口?

可是当他们对飞行系统进行再次评估时,却发现系统是能完美处理飞机极速下降的突发问题。

换句话说,不是系统的毛病。

翻来覆去,马修已经走火入魔了,他根本不知道到底谁在说谎。

再加上他的耳朵越来越失敏,导致他被领导开除了调查组。

恐袭已经板板钉钉,可是硬盘里文件的修改时间,又让整件事再生谜团……

作为一部惊悚悬疑片,该片一直是以马修为主进行的单向推理,前期可能略显沉默,但中后期则全面爆发。

一个光靠听就能感知到危险靠近的顺风耳,自然自带开挂体质。

片中有多处他化身为乘客,将自己置身于空难前的飞机里,无数个细节的推敲,一个接一个的还原,让扑朔迷离的空难之谜慢慢被揭开。

当然,跟随他的调查,也让大众对着航空调查员的工作日常有了深入的了解。

处理杂音,处理杂音,还是处理杂音。

无数个呲呲呲呲的声响,挑动着马修的大脑神经,也刺激着屏幕之外观众的耳膜。

吵,静,聒噪,无声,电影就在这种突然爆发又突然回缩当中来回穿插。

最后,耳朵不好使的观众真的要戴上降噪耳机再看。

类别

发表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