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最近开播的新剧《镀金时代》(Gilded Age)还是挺独特的。不久之前刚看完了21世纪纽约富人故事的《继承之战》(Succession),再看看19世纪的纽约富人们,对比还真是有趣。
想必很多对本剧的介绍都会把它和经典英剧《唐顿庄园》(Downton Abbey)做比较,这两部剧的相似之处确实不少,而且确实都出自同一名主创。说起来,虽然美剧里不乏“古装片”,不过这种相似质感的年代剧还真是不多见。
《镀金时代》讲的是纽约富人圈的故事,故事主要人物虽然都是富人,但一面是想挤进上流社交圈的“新钱”,另一面是固守自己小圈子的“老钱”。
父亲去世后,Marian发现自己身无分文,无奈只得投靠远在纽约的两个姑姑Agnes和Ada。Agnes和Ada与自己的哥哥,也就是Marian父亲关系并不好,但如今作为Marian仅有的亲人,自然要照顾这个侄女。
Agnes一直责怪Marian的父亲挥霍掉了他们父母的家产,使得自己不得不为了钱嫁了个非常糟糕的丈夫。如今丈夫早已去世,Agnes和从未结婚的妹妹Ada一起住在纽约第五大道的豪宅里,过着典型的纽约老钱富人生活。
Agnes家对面,铁路大亨George Russell一家的新房子刚造好,这栋和纽约其它富人房子截然不同的大宅成为了纽约老钱圈子的眼中钉。
George的妻子Bertha一心想要打入纽约富人社交圈,却发现钱在这个圈子里并不怎么管用。
不谙世事又善良的Marian虽然明知道两个姑姑并不赞成自己和对面的Russell家社交,但还是忍不住和Russell家的一双儿女Larry还有Gladys成为了好朋友。但Marian的表兄、Agnes的儿子Oscar则早就盯上了富有的Gladys。
Bertha打入富太太圈的努力屡屡被挫败,George心疼妻子,但除了花钱,他也并没有太多办法。
Agnes想为空有老钱身份却早就没钱了的侄女Marian找个富有婆家,但这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Marian是个想找工作又思想自由的新一代女性。
说起来,Bertha被普遍认为是以著名的范德比尔特(Vanderbilt)家族的Alva Vanderbilt为原型创作出来的。
出自南方富有家庭的Alva嫁到了富有的范德比尔特家,范德比尔特家当时是美国的铁路和船运大亨,算是新钱的代表人物。Alva一心想要融入纽约的富人社交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把女儿Consuelo嫁给了英国贵族Charles Spencer-Churchill(丘吉尔的堂兄),有万宝路公爵的爵位,却早就没了什么钱。Consuelo就是典型的Dollar Princess,这种婚姻在当时的英国和美国还蛮流行的,基本上就是有钱的暴发户美国人和没钱但是有身份的英国没落贵族联姻,一方得到梦寐以求的贵族身份,好踏入真正的上流圈子,一方则得到钱,好继续过有钱人的生活,《唐顿庄园》其实也是这种故事。
所以本剧中,Gladys和Oscar这条副线也是可以注意一下的。
本剧故事背景设定在19世纪80年代,那个时代,有钱人能在纽约第五大道上买下一块地,然后造自己的房子,如今简直是不可想象。
所以那个纽约和如今我们熟悉的这个纽约,差别还真是非常大。但说起来,这种有钱人之间的勾心斗角,这种富太太间虚情假意的社交圈生态,倒似乎并没有因为时代变化有什么改变。
Bertha这个人物很复杂,她一面自豪于丈夫事业的成功,自豪于Russell家的巨大财富。但同时,她面对着如今闯入的这个新世界,无疑是有些自卑的。Bertha的丈夫George极为富有,拥有绝大部分美国铁路,但一个好的出身却是他们用钱买不到的。Bertha既不满于太太圈不愿意接纳自己,转过身却又嫌弃自己过去的朋友们,认为如今的自己需要“新朋友”。
Bertha所代表的新钱和Agnes所代表的老钱恰好是个对比。
Agnes自豪地对Marian诉说着自己母亲,来自英国Livingston家的家世,表示我们就是“老纽约”,这里就是我们的地盘。她们圈子里的富太太们,哪怕祖上和Livingston家稍有一点点关系,都要时不时提一下。讽刺的是,Agnes娘家的钱早就被她哥哥、Marian的父亲给败光了,如今她和妹妹Ada、侄女Marian,用的都是丈夫家的钱,娘家早就成了空有好出身,却早就一个字儿都没有的空壳了。
所以这个故事里,观众可能既为Bertha成功迈进一步而高兴,也能理解Agnes冷淡的态度。
故事表面上看起来是“新钱”和“老钱”在争夺纽约社交圈的主导,但挖深一点的话,不如说是美国真正崛起之际,代表着未来的铁路大亨“新钱”,试图将代表着过去的五月花号“老钱”从美国统治者的位置上踢下去。
当然,就单纯看故事的话,看着善良天真又聪明的Marian在这个世界里渐渐站稳脚跟,这应该是观众最在乎的。
虽然如今的上东区故事里,有几个铂金包、孩子上的哪个学校看起来是富太太们用来比较的东西,但一个“老钱”身份对这些人来说,也依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可以说,如今的富人故事之所以大部分聚焦于这些还能用钱买到的东西,那是因为那些用钱都买不到的东西对观众,也就90%的人群可能实在有点难以理解。
我们这些普通观众,虽然可能一辈子也接触不到几个真正的互联网新贵和华尔街精英,但对这部分富人的故事,至少是可以想一想的。
可如今的老钱们呢?这些0.01%人群(?),早就退居常人看不到的地方,享受着一般人完全无法想象的金钱和权力,当着世界上极少数对社会走向真正有影响的人,阶级壁垒已经高到写个故事都得考虑观众想象力的水平,当然也就不会出现在多少被大众消费的文艺作品里,比如电视剧。
所以看像《镀金时代》这样的年代剧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无论屏幕上这些人实际上和观众的距离有多远,年代滤镜一加,却反而能让观众觉得自己是其中一员,把现实生活彻底丢弃。就好像…中文互联网上的经典笑话不就是一群对历史毫无敬畏的人幻想回到民国,自以为回到民国会成为成天风花雪月的公子小姐,却不知道更大的可能(like 99%的可能)是成为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当时的普通人。
不过年代剧也有个缺点,对钱的概念会比较搞脑子。看《继承之战》的时候,他们甩出多大数额的钱,观众多少有个概念,但是看本剧这样的古装片,就得脑内转换一下了。
比如,本剧第二集出现了两段和钱有关的剧情。第一段里,楼下某个女仆因为赌博欠了别人50美元,从Peggy和Marian的反应里,观众能猜测到这是一大笔钱,大到她们得想很多办法才能筹到的钱。第二段里,为了给妻子出气,George一张张100美元地扔出来,直接把那帮势力富太太们的活动关掉,从这帮富太太的表情里,也能猜到这是多么大的一笔钱。
对美国观众来说,这些数字需要算上这100多年来的通胀,对我们来说,还得用购买力换算一下。
用通胀计算一下,当年的50美元差不多相当于如今的1500美元。所以到剧里就是佣人欠了1500美元然后就哭得像天要塌下来一样,富人George则是3000美元3000美元的往外扔,眼睛都不眨一下。
理智来讲,当然知道1500美元也好,3000美元也好,都是一大笔钱,但还是挺难想象剧里这种效果的。(相比之下《继承之战》里Roman为了拿到Kendall的黑料直接扔一张100万美元的支票,这种壕气就很容易让人感同身受了)
刚刚说过,本剧和《唐顿庄园》有很多相似点,都讲的是富人故事嘛,自然会想象。但《镀金时代》比较特别的是,这部剧虽然主要聚焦楼上的富人,但也加入了楼下佣人的故事,甚至还加入了当时黑人群体的故事。
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离美国内战结束不久,虽然奴隶制度已经被废除,但黑人和白人之间依然是界限分明。
剧中Marian受到了一名黑人年轻姑娘Peggy的帮助才得以抵达纽约,Peggy也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了Agnes的秘书。她的到来,在楼下的佣人们间产生了影响。有人热情欢迎她的加入,有人则一脸不情愿但也不好说什么。
其实想想,剧中Peggy的故事已经是被大量美化了。她出身于黑人富有家庭,所以哪怕是黑人,种族歧视不可不避免,但好歹在阶级上不算最最底层。剧中几乎所有白人角色都没有显现出对她明显的歧视,哪怕是几个表情不大情愿的佣人,也仅止于表情不情愿。那可是19世纪80年代,随便看点书看点电视也知道那时候美国黑人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境遇。
其实剧中楼下的佣人,还有Peggy,这些人物显然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正如当年的《唐顿庄园》,楼下也是好故事,不过这样一来,本剧人物实在是非常之多,还是蛮考验编剧功力的。
无论是楼上还是楼下、富人还是穷人、新钱还是老钱,剧里所有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想在纽约创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100多年后的现在,不也还是这样吗?
《镀金时代》可以说是全方位的高质量作品,故事好、服化好,卡司阵容加起来应该有好几十座托尼奖杯,反正前两集看完,我有一种久违的想立刻打开重新看一遍的感觉,非常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