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之战》: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YYets January 25, 2022

美剧《继承之战》以诸多英美富豪家庭为原型,描写了一个虚构的纽约顶级豪族——罗伊(Roy)家族。罗伊家族拥有一个名为威士达(Waystar)的传媒集团,业务涉及新闻、电影电视、主题公园等。

《继承之战》: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虽是全球最大的传媒集团之一,威士达传媒集团也面临巨大危机。在全剧的开端,创立者洛根已年老体衰,逐渐丧失了对集团的统治力。此外,随着硅谷新兴科技企业的兴起,传统传媒集团显得日渐衰老。与此同时,洛根先前选定的接班人——次子肯道尔,因在一次商业收购过程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而被替换,引得各种觊觎权力与利益的人蠢蠢欲动。

该剧用商战、“宫斗”、家庭伦理等多重情节元素编织剧本,叙事节奏紧凑、戏剧张力微妙而又不失强度,为观众带来了酒神狂欢式的上瘾体验。《继承之战》的剧情建构与角色刻画很难让人不联想到西方戏剧史上那些伟大作品:洛根与膝下众多子女的关系显然有《李尔王》的影子,洛根次子肯道尔对洛根的复杂态度则透出《俄狄浦斯》和《哈姆雷特》的味道。

不过,《继承之战》归根结底是一部只有在现代乃至后现代的语境下才能被创作出来的剧集。剧中的台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尽管本剧绝大多数对话都有明确的语境,但却总是混杂着各式各样的精妙隐喻、粗俗脏话、双关谐音、历史典故、现实指涉……这些台词往往在形式上并不复杂,只是一个简单句或一两个单词,但其精巧的情感、历史、政治指涉有时甚至能让母语观众都感觉过度复杂。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语义复杂含混到不似人言的台词恰恰是编剧的妙笔而非失误。

视听表达也同样充满类似的内在张力。一方面,在《继承之战》中观众可以看到许多气势磅礴、不惜工本的镜头与场面调度——室外全景镜头中罗伊家族浩浩荡荡的车队、直升机机队,室内画面比例精巧的摄影构图与充满细节的服装、场景。罗伊家族以及他们身边的人似乎个个都有一统寰宇的霸气。另一方面,在涉及罗伊家族内部人紧张关系场景中,创作团队反而常常使用了大量晃动、逼仄的新闻纪录片风格手持摄影镜头,让观众旁观、逼视角色的冷漠、尴尬、不安、卑微、渺小。

事实上,《继承之战》在台词与视听表达上既古典又现代、既简单又复杂、既宏大又具体的风格与本剧的主线剧情构成了一套复杂的互文关系。尽管披着豪门“宫斗”、企业商战的外衣,但《继承之战》真正的内核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美国内在矛盾的呈现,而罗伊家族的内外斗争只不过是这一宏观矛盾的具体展开。

洛根的设定完美契合了资本家创业神话:他出身贫寒,靠着自己的努力创立了一个传媒帝国,凭借自身能力在英美政商两界纵横捭阖。但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编剧花了大量笔墨展现这种“能力”的无能。洛根是一个完全认同了资本主义特别是新自由主义经济体制的角色,他看重自身利益与权力,也坚信自己的能力,在他眼中,似乎一切事物都是为了掌控权力而进行的斗争,这给他带来了成功,也带来了危机。

该剧的编剧杰西•阿姆斯特朗为“美国研究”专业,曾为英国下议院议员工作,深谙英美两国的政治与商业团体的运作模式。因此,他在剧本中并没有把对资本家创业神话的批判局限在个人层面,而是通过丰富的现实指涉——例如第二季中的邮轮丑闻与第三季中洛根资助共和党极右翼总统候选人的剧情——指出这种神话及其危害的结构性基础。

在《继承之战》中,编剧为观众提供了洛根的一个对立面——洛根次子肯道尔·罗伊。在洛根的四个子女中,肯道尔是唯一敢于反抗父亲的孩子。在第一季中,他已经向洛根发起了两次反抗(意图夺取公司控制权),一次比一次接近成功,然而他的矛盾与犹豫却总是让他功败垂成。这一角色堪称当代资本主义美国的哈姆雷特。与杀伐果断、冷酷无情的洛根不同,肯道尔敏感、迟疑。他的性格深受洛根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崇拜、认同洛根,却又无法真正像洛根一样冷酷无情。他认同进步的价值观,反对洛根的右翼保守理念,但他也是洛根一系列政治、商业活动的受益者。他既自私却又重情,他虚伪却也真诚。通过对肯道尔矛盾性的呈现,编剧事实上向观众传递了一个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教诲:“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类别

发表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