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人》:人最需要和解的对象,永远都是自己

YYets December 11, 2021

《火箭人》:人最需要和解的对象,永远都是自己

虽然我对艾尔顿.强与他的歌曲并不太了解,但依旧觉得《火箭人》是部有趣的电影。同样都是音乐传记片,其整体水准也比去年十分卖座,甚至还爆冷门拿下金球奖最佳影片的《波希米亚狂想曲》来得出色不少,令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火箭人》与《波希米亚狂想曲》均由戴克斯特.佛莱契担任导演工作(《波希米亚狂想曲》原本的导演布莱恩.辛格在电影仍未拍完时便被片方解雇,后面的相关工作则由佛莱契接手完成,但由于美国导演协会的规定,使佛莱契最后仅能挂名为执行制作人),但与《波希米亚狂想曲》偏向平铺直叙的一般传记路线相比,《火箭人》的叙事方式则显得更为有趣,以音乐剧形式呈现出艾尔顿.强前半生的故事,并将他的创作与经历巧妙结合,因此使片中的演唱桥段因此更具叙事意义,对角色的心境呈现也有更明显的帮助。

《火箭人》:人最需要和解的对象,永远都是自己

正因音乐剧形式的表现,让《火箭人》在不少转场时都有着别出心裁的安排,其视觉表现甚至还带着一点奇幻氛围,使全片带有一种略显夸张的戏剧效果。不过有趣的是,这样的浮夸特质,却又偏偏与电影情节具有相当的契合感,因此看起来也不显过火,反倒觉得独具魅力。

其实对于熟悉艾尔顿.强的人来说,我并不确定他们究竟会不会喜欢《火箭人》一片。毕竟好莱坞的这类电影多少还是会有粉饰太平的情况发生,因此这部片究竟在这个部分做到了什么程度,则是我完全没有资格评论的部分。不过虽说如此,在本片部分桥段中刻意采用的慢动作或特殊剪接手法上头,其实还是能让像我这种对他完全不熟悉的观众,感受到导演在那些片段中所想呈现的「历史性瞬间」效果,相当程度地强调出那类时刻对于艾尔顿.强一生的重要程度,因此对他的支持者来说,像是那些细节出现时,应该会让人特别有所感觉才是。

《火箭人》:人最需要和解的对象,永远都是自己

至于歌曲呈现的部分,也是《火箭人》值得一提之处。在《波希米亚狂想曲》中,大多数歌曲的出现都是皇后合唱团正在创作那首歌,亦或上台或录音时登场。但在《火箭人》里,有不少时候则正如前面所说,是被拿来与主角当下的情况搭配使用。有时,当他的经典歌曲被拿来以音乐剧形式套用在故事情境中时,甚至还为歌词带出了另一种涵义,像是与电影同名的《火箭人》一曲,出现的时机便具有与原本完全不同的歌词情境与解读方式,就这点来说,本片的表现确实颇为出色,同时也会让人更想找出那些歌曲来好好聆听。

当然,这部片并非毫无缺点可言。有些时候,电影的情节显得匆匆带过,仿佛只是为了要交代一些事情而将情节给硬塞进去,事件本身对于主角的影响则显得不清不楚。但与优点相较,这些问题则绝对算是瑕不掩瑜,就算全片结束时的转折也稍显有些突然,但处理方式却仍让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大多数的同类型传记片里,主角到了最后好像都还是会跟造成自己内心阴影的亲近人们达成一定程度的和解,在彼此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善之后,仿佛这才能真正摆脱过去,就此脱胎换骨。但在《火箭人》里,这样的和解却只发生在艾尔顿.强的心中。他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并未真正与那些人有所和解──事实上,就连他在心中与那些人所展开的对谈,甚至也不太算是原谅那些人,而更像是一种仅是稍微转念,决定不再折磨自己的从此无视。

有些时候,讨厌的人就是讨厌,可恨的人就是可恨,我们其实不一定非得为他们找到什么原因,然后发挥同理心去好好地体谅他们,甚至是与他们和解。

毕竟,人最需要和解的对象,永远都是自己,而非他人。对我来说,这样的结论,或许就是我之所以喜欢《火箭人》的最大原因吧。

类别

发表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