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有这么一部日本电影,感动了整个世界。
片中,一位梦想成为大提琴手的男子,在命运的捉弄下,阴差阳错成为了一名入殓师,为死者整理仪容,送他们走完人间的最后一程。
这就是泷田洋二郎导演的《入殓师》。
从2008年在日本上映至今已经整整13年了,但它带来的那份震撼与感动却在时间的发酵中愈发浑厚绵长。
死亡,一直是东方文化中非常忌讳的话题。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佛教讲来生,而在今生与来世之间,该如何跨过死亡这道门槛?
电影中,有这么一句台词,“死亡是一扇门,它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
从这句台词入手,我们窥见了导演泷田洋二郎看待死亡的态度。
那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宗教的、饱含自然主义精神的东方式的含蓄与温存。
在一次次面对逝者的时候,被无限放大。本木雅弘饰演的男主角小林大悟默默地为死者梳洗、换上干净体面的衣服,甚至最后为死者涂上生前最爱的口红。
这种充满日常细节的琐碎事情,反而让“死亡”这个冰冷的时刻具有了人间的温度。在冷暖之间,是逝者与亲人之间剪不断的情感羁绊。
我们参与了一场场充满温情的告别,死亡似乎也变得没有那么灰暗可怕。
我们见证了小林大悟的一点点转变,从最初只想要靠入殓师赚钱度日,到逐渐对这个工作具有了敬畏之心。
那个抱着大提琴却找不到听众的乐手,在生死的游走之间,琴声成为告慰逝者和抚慰生人的方式。
他找到了入殓师这个工作的意义:
赋予逝去的人永恒的美丽,为他们做人生最后一场告白。
在十几年前的国际影坛上,无论是它触碰的主题还是它呈现的方式,都让东西方观众大为震惊。
《入殓师》一度横扫多个国际电影节,获得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第3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等多个分量十足的奖项。
与西方电影常常将死亡与宗教勾连的做法不同,导演泷田洋二郎呈现的死亡在内核上与宗教无关,只关乎于人类最本真的朴素情感,是一种近乎自然主义的生死观。
而在对死亡的形式呈现上,那种极具日本文化传统美的仪式感,让死亡如同樱花飘落,带着一种自然的诗意。
自然规律之下,是直视死亡之后,以更大的热情与勇气面对人生。
无论是内核还是形式,泷田洋二郎都呈现出了一种西方视角下的“奇观”。
当然不仅仅是奇观,任何一位观众走进人物,都会被其中真挚的情感打动。
本木雅弘与广末凉子在片中饰演一对夫妇。
必须要说,十几年前的这两位恰都处于颜值和演技互为助益的成熟期。尤其是广末凉子,笑起来眼中仍带着一抹少女未褪的青春,眉梢却又添上了几分成熟魅力。
妻子美香(广末凉子饰)得知丈夫竟然去做了入殓师,第一反应是排斥,让他立刻去辞职。整个社会对殡葬行业的偏见和歧视从主人公最亲近的人那里折射出来。
而一向温柔的丈夫小林大悟,却拒绝了妻子这个符合人之常情的要求。
本木雅弘的表演细微地呈现出一个处在人生转折点的中年人,如何一点点找到自己的生活与尊严。许多年过去,小林大悟依然是他演艺生涯中举足轻重的角色。
演员们将自己最好的年华和最灵动的表演留在了这部《入殓师》中,十几年后的回望,在4K修复的胶片影像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当初那个动人的故事,更有一代电影人的青春,甚至还有一个百年电影创作公司的精神闪光。
是的,这家公司便是松竹映画。
似是弹指间,松竹已经是家百年电影企业了。百年里,它托举出黑泽明、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木下惠介、成濑巳喜男、山田洋次、大岛渚、北野武等一代又一代日本大导演。
这些导演用他们充满东方哲思的作品构筑了松竹的精神内核,也用别具一格的影像风格革新了世界电影气象,呈现出独特的东方美学韵味。
泷田洋二郎的这部《入殓师》在精神内核上延续了松竹对现代家庭变迁的思考,男主角与父亲的和解、与妻子的相扶携手,都是这种东方式家庭观念的修复与重建。
更让人惊喜的是,入殓这个极富生死仪式的事件,在被赋予仪式感的同时,又用日常生活的真实与琐碎消弭了这种形而上的仪式,最终抵达的不是死亡的悲痛,而是从悲伤中汲取出新生的力量。
看到死亡,尊重死亡,而后不惧死亡。
在一场场入殓之后,小林大悟学会的,是享受每一个当下,体味每一点细碎的生之喜悦。
这才是这部《入殓师》最动人的魅力啊。
时隔13年,10月29日,这部电影4K修复版终于要在国内上映了,虽说是重映影片,却是我们第一次与它在大银幕上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