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很多美剧不一样,《保姆俱乐部》可谓是再带流量,当然也面临不小的压力。自带流量是因为这套故事读物有着广大的读者群体,且2020版电视剧出来之前,已经有电视剧、电影播出了,所以文宣不用太用力也会有不小的收视成绩;压力大是因为,任何改编剧都要直面之前作品的压力,改好了可以,改不好后果也严重。
《保姆俱乐部》雄厚的读者基础,注定这部剧要火
《保姆俱乐部》这一套故事读物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对大洋彼岸的80后、90后女孩们。为啥呢?因为这一套故事贯穿了女性群体自我奋斗、成就一番事业的主题。看过《欲望都市》的观众对剧中主人公凯莉、萨曼莎、夏洛特和米兰达就是这一主题鲜活的例子。但是,《欲望都市》中的凯莉、萨曼莎、夏洛特和米兰达虽然非常有说服力,却不是最早的例子。要说最早的例子,还得是《保姆俱乐部》和剧中的主人公们,如克里斯蒂、玛丽·安妮、克劳迪娅和史黛西。这也是这部剧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不得不看新版《保姆俱乐部》的原因是其能带来一些有关童年的回忆。对于出生在大洋彼岸的观众如此,对于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即便我们关于少年时期的回忆是不同的,但有些关于回忆的道理是相通的:小时候心心念的东西,长大后却没有那么强烈的冲动——成长就意味着可以识别出什么东西已经不再适合自己。仔细想想,难道不是这样吗?
《保姆俱乐部》故事概述
克里斯蒂是一个非常勇敢且富有创业精神的女孩。在看到她的母亲努力寻找保姆照看自己的弟弟却不成功的时候,克里斯蒂敏锐地意识到康涅狄格州田园诗般的小镇斯托尼布鲁克存在儿童照料需求,于是她的关于创立保姆俱乐部的想法诞生了。说干就干,克里斯蒂联系到了自己的朋友们,正式开始运营保姆俱乐部。
玛丽·安妮是一个害羞的女生,身上有股书呆子气,而且父亲管教极为严格,行为也深受她父亲的影响;克劳迪娅喜欢画画,喜欢糖果,她在自己房间的不同的角落收藏有糖果,可以变魔术一般拿出不同口味的糖果;史黛西非常漂亮,擅长数学,是新近搬来的纽约人,却患有糖尿病;还有就是出生在加利福尼亚的Down(黎明),没有金发头发,但也充满魅力。这就是的保姆俱乐部初创时的主要成员,也是这部剧的主角。
保姆俱乐部的业务的核心支撑是一部座机,通过这部座机有托儿需求的父母们联系到俱乐部的成员们。说起来,有这部座机还得感谢对玛丽·安妮管教非常严格的父亲。因为安妮的父亲不允许陌生人拨打手机,用座机接听电话更安全。
现实性是《保姆俱乐部》的一大特征,比如在新播出的剧集中,克里斯蒂就妻子是否是丈夫的私人财产进行了讨论。不去管讨论的结果如何,这样的话题对于11岁的孩子来说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但这不就这部美剧的吸引的地方之一吗?
《欲望都市》VS《保姆俱乐部》,相似点太多
说起来,《欲望都市》和《保姆俱乐部》的比较是很大胆的,但两部剧的相似的真的很多。比如,剧集的结构和节奏类似。看过《欲望都市》的观众一定记得,这部剧每一集开始都由一个问题展开,而到了剧集的结尾则给出一个简洁的答案。也就是说,《欲望都市》除了在展现女主的光彩照人的生活以外,还蕴含着一系列人生道理。
《保姆俱乐部》也有相似的结构。在每一集的开始之处是观众们熟悉的手写日记,旁白则给出了主人公们将要学到的人生道理,所有的问题也围绕俱乐部成员展开。成长,就在这些不经意间。再比如,《欲望都市》有面对人际冲突不屈服的人生经验课;在《保姆俱乐部》中,俱乐部成员之间面临冲突的时候最后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其中包含的人际关系处理案例对这部剧的观众来说是有教育意义的。
《欲望都市》即使很成功,即便里面的人生经验很有参考价值,但是其确实因其角色设定、情节安排、故事冲突等不适合所有观众;但《保姆俱乐部》则不一样,小镇沐浴在愉悦、温暖、和谐的光线下,小演员们通过一个个故事展现一个个人生哲理,对于同龄人是一个参考,对于孩子的父母是一个有益的参照;对其他大人而言,这里面还有满满的、关于童年、少年、学生时代的种种回忆……